Downloads
Download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抑郁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5). 教育学刊, 3(9), 97-103. https://doi.org/10.62836/
Copyright (c) 2025 李清, 邓国英, 苏强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抑郁情况调查与分析
李清1*,邓国英2,苏强3
1.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上海;
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摘要:基于SCL-90经典量表,本文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分析大学生心理抑郁状况。面向全国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664份。根据量表得分将大学生心理抑郁情况分为较弱、一般和较强三类,分析收集样本在学校、专业上的分布情况;比较抑郁量表中13个条目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最后,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对大学生心理抑郁情况有显著影响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马川.“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3): 95-99.
[2] 舒曼玲, 廖心仪, 秦露露. 后疫情时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11): 1712-1717.
[3] 王蜜源, 刘佳, 吴鑫等. 近十年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 26(09): 686-693+699.
[4] 梁瑞琼, 张娟, 陈彩英等.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5): 769-770.
[5] PAKDAMAN S, UNGER J B, FORSTER M, et al. Childhood trauma and prescription drug misuse in a college population[J]. Substance Use & Misuse, 2021,56(1): 140- 144.
[6] 李文华, 王丽萍, 苑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07):1067-1070.
[7] 章玉祉, 谌欣, 郑旭江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二十年—— 基于CNKI 和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6(1): 27-39.
[8] CHEN J I, ROMERO G D, KARVER M S.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campus culture to mental health help- seeking intention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6,3(6):677.
[9] 黄紫薇,李雅超,常扩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5):737-742.
[10] 李焰,朱丽雅,王瑞等. 育德与育心结合导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0): 10-16.
[11] 刘丰林,杜睿,刘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教育机制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0-22.
[12] 吕小康. 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历史反思[J]. 社会科学, 2023(2): 13-23.
[2] 舒曼玲, 廖心仪, 秦露露. 后疫情时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11): 1712-1717.
[3] 王蜜源, 刘佳, 吴鑫等. 近十年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 26(09): 686-693+699.
[4] 梁瑞琼, 张娟, 陈彩英等.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5): 769-770.
[5] PAKDAMAN S, UNGER J B, FORSTER M, et al. Childhood trauma and prescription drug misuse in a college population[J]. Substance Use & Misuse, 2021,56(1): 140- 144.
[6] 李文华, 王丽萍, 苑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07):1067-1070.
[7] 章玉祉, 谌欣, 郑旭江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二十年—— 基于CNKI 和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6(1): 27-39.
[8] CHEN J I, ROMERO G D, KARVER M S. The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campus culture to mental health help- seeking intention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6,3(6):677.
[9] 黄紫薇,李雅超,常扩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5):737-742.
[10] 李焰,朱丽雅,王瑞等. 育德与育心结合导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0): 10-16.
[11] 刘丰林,杜睿,刘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教育机制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0-22.
[12] 吕小康. 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历史反思[J]. 社会科学, 2023(2):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