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研究生导学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纾解——基于湖北H高校的个案研究. (2025). 教育学刊, 3(8), 49-57. https://doi.org/10.62836/

研究生导学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纾解——基于湖北H高校的个案研究

童菊*,李威,林永希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湖北黄冈

摘要:研究生导学共同体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密不可分。对湖北省H高校的21名研究生和2位导师进行半结构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研究发现科研能力、沟通艺术、情感投入、制度保障是研究生导学共同体形成的主要路径要素。研究生导学共同体贯穿研究生教育始终,但当前依然存在科研价值偏离、学术供需失衡;导学渠道阻滞、知识传递耗散;情感能量赤字、学术关系异化;制度供给断裂、导学生态保障失灵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以下导学共同体建设的优化对策:优化科研价值导向,构建学研协同机制;重构师生交互模式,搭建多维沟通网络;创新情感沟通模式,培育导学共同体文化; 健全制度供给体系,营造良性导学生态环境。

研究生教育质量 导学共同体 扎根理论

参考文献

[1] 张洁. 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中导学关系缘何分化: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解释[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 (12): 77- 84+92.
[2] 庞祎晔, 朱忆天. 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 (06): 84-86.
[3] 赵世奎, 邹齐家, 吴雪姣. 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内涵、建构与异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5, (01): 47-54.
[4] 高红星, 司晓宏, 候利兵, 等. 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导学关系和学习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J]. 高教探索, 2024, (05): 98-105.
[5] 张洁. 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中导学关系缘何分化: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解释[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 (12): 77-84+92.
[6] 朱守信, 程天君. 非师范专业人员“转行从教”的身份构建: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10): 69-82
[7] 吴肃然, 李名荟.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J]. 社会学研究, 2020, 35(02): 75-98+243.
[8] 胡江伟, 卢冰玉. 基于扎根理论的新传专硕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J]. 科技传播, 2024, 16(05): 68-72.
[9] 林成华, 陆维康. 优秀导学共同体:核心要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的扎根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 (04): 73-79+112.
[10] 任强, 王誉澄. 道德情感视角下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省思与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23): 77-84.
[11] 马慧. 情感视域下研究生导学关系再建构[J]. 江苏高教, 2024, (12): 107-111.
[12] 张艳宁, 薛晨, 肖敏.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伦理:演进逻辑、概念厘定和功能定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4, (10):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