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中国古代哲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23). 教育学刊, 1(1). https://doi.org/10.62836/jer.v1n1.0002

中国古代哲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林晨健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日照

中国古代哲学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对中国古代哲学持有正确的态度,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精髓,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引导,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塑造人格,培养道德观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哲学 高等教育教学 当代大学生

1 引言

中国古代先贤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纵观中华民族几千的历史,中国古代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心中形成了深厚的思想沉淀。中国古代哲学中包含的许多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我们应该保持重视的态度,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的思想,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在大学生的培养中去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2 认识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基本前提。

2.1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哲学的形成历史悠久,其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并逐渐在春秋末期成形,一直到战国时代,孔墨显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提到:“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商周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先进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无神论思想,这也“有待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去批判地加以总结”[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卓绝的智慧。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追求的是社会和谐与稳定;道家思想主张的是追求自然状态下的无为而治,以达到身心合一、自由自在的境界;墨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协作;法家思想主张的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效力。这些哲学思想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观念,这些思想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引领着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也为世界哲学思想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寄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们可以从这段话总发现古人对于世界运行本质的思考;在《论语》中,孔子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的认识。这些思想当中都包含着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思想观念,是古人通观研究宇宙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去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个人修养。“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中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论语》中,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些思想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观体系,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到现在,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2.2.1 对人生的探讨

古代的先贤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来研究各种思想问题,因此,古代哲学思想更多的注重于开展对人生的研究。比如,在儒家哲学的思想中,其阐述的心、性、情、意等,都是围绕着人生、人性展开一定的论述,并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在道家哲学的思想总,其所关注往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这种人生的境界往往以“逍遥、洒脱”为中心,向往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哲学家通过对人生的审视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

2.2.2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中国古代哲学除了形成了较高的理论系统,同时也不断在这些理论体系中进行实践。正如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古代哲学家充分认识到事物中蕴含的道理、规律与如何运用这道理、规律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认识这些道理和规律,再去指导人们的实际行动,而通过人们的实际行动,反过来论证道理和规律,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说的也是遵循一定的理论知识,来不断加深自己的造诣,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2.2.3 注重道德培养

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一直围绕着人的自身,通过不断探讨“人性”,构筑起一套全面的道德体系,并用于规范人们的思想言行。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道家思想中的“慈爱、节俭和谦和”等都是围绕着道德进行阐述,也通过这些“道德”的理念维系了封建社会的秩序[3]。通过“道德”的理念去提高人们思想修为,可以使得个人与社会整体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

2.2.4 提倡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真正的根源与出处,便是源至于《易经》,其核心思想是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作用的和谐整体,这种思想被历代先贤们所继承和发展,产生了运用整体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问题的方式。比如《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注重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典型代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到自然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和谐过程。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流派,都在不予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阐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3 中国古代哲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流传至今,不断发展与变化,已经和中华文化牢不可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积累了浓厚的精神财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在融合,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认识不断受到外来的冲击,思想观念不断地产生着变化。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与国际接轨的途径越来越多,随着西方一些消极的、错误的思想理念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精神文明、公民意识、社会道德、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缺失。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中国古代哲学的作用将尤为重要。通过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精髓,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引导,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塑造人格、培养道德观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3.1 促进完善人格的塑造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在《论语》中,有着大量的关于崇德向善,志存高远,慎思笃行的经典论述,因为在儒家学说中,一个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备个人的学习和涵养,这样才能形成高尚的个人品格。《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要求人们坚守节操,不能因为追逐名利而对自身的品格造成损害;《庄子·内篇·应帝王》中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句话充分阐明了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格,一定不会受到外在虚妄的名声的影响,经得起各种考验。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自身修养的提高,人格的完善,理想信念的树立,首先一定要做到脚踏实地,做好自身的建设,认真学好知识,努力成为“德”“行”兼备,“体”“美”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所需要提倡的重要的人格培养意义。

3.2 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思想中,“仁”可以描述为仁爱和慈善,是对道德价值的衡量,可以理解为德性;“礼”则是基于“仁”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秩序,可以理解为德行。“仁”与“礼”要求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集体的利益,考虑旁人的处境,即“德性”与“德行”相结合,又即“个人”与“集体”相作用,形成一种和谐人际与社会关系。这种人际和社会关系就是道德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一些当代大学生身上出现了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相脱节的现象:如学术造假、生活散漫、攀比跟风、诚信缺失以及出现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对学校的学术氛围、校园环境甚至社会风气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注重道德教育,以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以礼乐制度修身养性,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思想,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推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树立当代大学生新时代和谐观念,使其真正达到“言行一致”。

3.3 提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直提倡“知行合一”。比如,在《儒效》中,荀子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这段话很好地见识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关系,提出了了“知”(认知)指导“行”(实践),“行”(实践)高于“知”(认知)的“知行相须,行可兼知”知行统一观念[5]。当代大学生对于认知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检验其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有的人注重自身的实践,认为认知(理论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有的人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旦涉及到实践领域,反而畏手畏脚。当代大学生通过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能够更好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认识到“知”与“行”,即实践和理论的相互作用关系,让实践检验理论,让理论促进实践,不断实现个体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以致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4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岁月诞生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中国古代哲学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而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易经》起源于中国早期社会的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而产生的对神的崇拜,而这种神的崇拜属于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阶段。后经先贤们的不断总结和发展,《易经》又成为了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哲学著作。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但其精神内涵却不外乎包含“人文”、“自然”、“阴阳”以及“融会贯通”四个方面,这四个精神内涵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各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子学,到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到乾嘉朴学,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中国古代哲学也不断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培养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 化内涵,丰富内在的精神生活,在践行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4 结论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后备军,而高等教育是培养这些后备军的重要的一环。在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提炼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以构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体系,帮助他们实现“德”“智”相兼,“行”“美”相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简编[M]. 人民出版社, 1973, 6:11.
[2] 丁建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提升与引领——评《中国传统文化》[J]. 林产工业, 2020(7).
[3] 丁燕, 邢玲. 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人生—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意义[J]. 文教资料, 2011,5
[4] 胡文杰, 郎兴明. 中国古代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 长江丛刊, 2021(2).
[5] 吴来苏, 安云凤.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评价[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