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Download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新医科背景下人体解剖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探析与实践
李奕辰,钟堂武,张东东,陈乃峰,陈立强,王晓宇,杨天竹*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和培养医学人才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模式和内容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将医学人文教育元素的恰当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提升人体解剖学教学吸引力的同时,推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最终达到培养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符合当新医科建设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本文通过将学生分为采取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尝试的试验组和依旧采取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对两组教师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析与实践人体解剖学实现知识传输、提升人文素养与医学人才培养的统一目标。
1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我国医学教育也随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针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催生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新医科理念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深度改革和创新,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引领医学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医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2]。新医科建设是顺应时代和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教育兴国、人才强国的核心要义。在新医科发展大格局下,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引领医学教育创新方向,深入推进医学与理工、人文等学科交叉融合高质量、精准发展[3]。培养具备“仁心仁术”、“沾泥带土”、“贴心贴肺”和“经世致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是医学领域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其中,医文融合促进医学教育健康发展[4],更是推动医学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
在医学院校课程和实践育人过程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尤为重要[5]。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为后续医学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了基础,更是医学教育领域的基石和支柱。将医学人文教育深入贯穿人体解剖学课程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6],是推动人体解剖学科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传承,是培养医德高、医技精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7],更是提高岗位胜任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有机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是深化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之需,亦是推进医文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之需[8],更是聚焦培养“有温度”和具备人道主义的卓越医生之需。
2 思考与剖析: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专业课程与传统学科占优势[9, 10]。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医学人文教育虽正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剖析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这些问题制约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深入发展[11]。同时由于大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本身不从事医学工作,缺乏临床经验,与医学生的共鸣度不高。大部分医学院校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播放课件和教学视频展示为主,缺乏将课程与医学人文教育密切的联系和对医学实际进行透彻分析与探讨,导致医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医学人文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将其融入课程的同时难以将教育成果进行量化,主要考查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具体表现纳入考核。
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医文融通,既要求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注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12],又需要具备优秀的思维过程、尊重患者、救死扶伤的责任感,这一点也是新医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虽然思政理论课程为主阵地,突出强调人文关怀。然而医学课程缺乏有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学科交叉融合落实不够。一方面,医学人文学科授课教师往往缺乏医学背景,因而在课堂上不能充分结合相关医学案例进行讲解,课堂互动效果差;另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都是在大一或大二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医学知识储备有限,往往仅凭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类课程的重要性。使医学生认为医学人文教育与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联系不紧密,只是为应试和获得课程学分而学习,教育效果不佳。对于思政课中蕴含的医学内在精神解析不透彻,在道德和理想的塑造上,偏重于政治性理念的强调,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考核方式也以考查思政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方式,未充分考虑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体验、内化与行动。
3 要求与落实: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体解剖学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不单单是一门医学课程,还广泛应用于体育、艺术、教育、生命科学等专业,许多前沿的仿生学人工智能研究也利用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随着新的医学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当今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院校更应重视人文教育问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极为迫切。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和实践育人环节中,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13],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已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同频共振尤为重要,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医学生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阐释,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基础与临床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14]。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医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而医学人文理念中涵盖了尊重生命、关爱患者、尊重医学伦理等,这些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思政体系相融相通。医文融合强调医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传承人文精神,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方面,人体解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做法与新医科理念的发展相一致。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是促进医学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4 探索与实践:新医科背景下推动医文融合教育模式发展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教育体系作为构建大医学的体系,是从人的生命健康本身作为出发点。健康中国的实现,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技术,更应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医学生亟待加强医学专业课程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人文内涵,肩负着人民健康和充分服务社会的重任与使命。人体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解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5],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超医学技术兼备的医学人才。我们在人体解剖学育人过程中利用“大体老师”、敬捐室等医学文化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引导医学生感思大体老师为医学事业的捐献与无私奉献精神,理解医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引导医学生时刻勇于担当医者使命,始终根植献身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医学事业发展奋斗。创造性地将绘画艺术与解剖教学相融合,将医学美学、人体美学有机地融入到人体解剖教学当中,使教学更加多元化、形象化。医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发现人体之美、医学之美,培植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为其将来在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化底蕴。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体结构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病例研究、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加深了对医学实践的理解,为其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举行多形式人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心怀感恩的道德品质。尊重生命,关爱患者,举行致敬“无言良师”思政课教育活动。
5 统计与分析: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表1.你认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元素是否重要?
融入人文教育元素重要程度 |
人数 |
占比 |
不重要 |
0 |
0% |
一般 |
2 |
7.14% |
重要 |
4 |
14.29% |
非常重要 |
22 |
78.57% |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途径的同时,也要完善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根据上述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措施,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首先,我们选取本科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将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对照组依旧采取人体解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后分别对两组教师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以及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在调查开始前由课题组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告知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端正学生们的填写态度。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全部调查结果录入《问卷星》,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表1是对“你认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元素是否重要?”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8.5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14.29%的学生认为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说明学生普遍认为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很重要。
人体解剖学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针对于学生是否愿意上人文教育相关的解剖学实验课,我们进行了调查显示,表2是对“是否愿意上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解剖学实验课?”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非常愿意,21.43%的学生认为愿意,3.57%的学生认为一般,没有学生认为不愿意。说明学生普遍愿意上人文教育相关的解剖学实验课。
表2.是否愿意上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解剖学实验课?
愿意上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解剖学实验课程度 |
人数 |
占比 |
不愿意 |
0 |
0% |
一般 |
1 |
3.57% |
愿意 |
6 |
21.43% |
非常愿意 |
21 |
75% |
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是否成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因素是对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是否有积极作用。我们进行了调查显示,表3是对“你认为融入人文教育的解剖学实践课程对你将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非常正面,17.86%的学生认为正面,7.14%的学生认为无明显影响,没有学生认为负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融入人文教育的解剖学实验课程对它们将来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表3.你认为融入人文教育的解剖学实践课程对你将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
对将来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
人数 |
占比 |
负面 |
0 |
0% |
无明显影响 |
2 |
7.14% |
正面 |
5 |
17.86% |
非常正面 |
21 |
75% |
人文元素的融入是否成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否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我们进行了调查显示,表4是对“人文教育元素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对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怎样的影响?”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8.57%的学生认为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21.43%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说明学生普遍认为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和技能。
表4.人文教育元素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对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怎样的影响?
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影响程度 |
人数 |
占比 |
传统的教学模式 |
6 |
21.43% |
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22 |
78.57% |
人文素质的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人文素质的渗透,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进行了调查显示,表5是对“你认为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有提升?”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三观有所提升,没有学生认为三观没有提升,说明学生普遍认为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表5.人体解剖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自己三观是否有提升?
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有提升 |
人数 |
占比 |
是 |
28 |
100% |
否 |
0 |
0% |
我们对药物分析专业学生进行期末综合成绩评价,终结性评价所占比例60%,过程性考核评价所占比例40%(记分作业评价所占比例 25%,课堂评价所占比例50 %,阶段性测验评价所占比例25 %)。实验组为Test组,对照组为control组。如图1所示,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78.6分,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1.9分。其中与对照组的学生成绩相比较,实验组成体成绩波动小,每个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少,整体素质偏高。两组之间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学生期末综合成绩评价统计
6 结语
在新医科背景下,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不断推进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石,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则责无旁贷。我们的结果显示将医学人文教育元素的恰当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提升了人体解剖学教学吸引力的同时,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成绩,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致谢
本文由以下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新医科医学教育专项项目:《新医科视域下以医学人文教育为导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2024XYK-15),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利用学导式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2023JY4-29),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新医科下“医学+X”课程融合育人体系构建》(2023B129),黑龙江省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的研究》(GJB1422706)资助。
参考文献
[2] 周俊, 徐晨, 李培森.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的逻辑路向与创新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 19(5): 502-506.
[3] 周星宇, 江希望. “新医科”下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4(6): 26-32.
[4] 张卓. “新医科 + 新文科” 背景下医疗保险专业课程建设 路 径 研 究 [J]. 锦 州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21, 19(3): 43-46.
[5] 夏海平, 梁波.新医科建设体系下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 2022, 32(4): 124-128.
[6] 杨晓煜, 郑鸣.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哲学思维[J]. 解剖学杂志, 2008, 31: 830, 844.
[7] 杜宏. 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06): 561-563.
[8] 陈剑阳, 魏海斌, 黄小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 29(6): 840-846.
[9] 张威, 孙宏亮.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 医学与哲学(A), 2017, 38(7): 52-54.
[10] 吴云, 管仲军, 卢凤香.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医学与哲学, 2020, 41(21): 61-65.
[11] 白慧君, 冯昊, 王彩云, 等. 院校医学人才教育发展现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探讨[J]. 中国工程科学, 2019,21(2): 69-73.
[12] 雷莉, 汤先萍. 新时期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四个着力点[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 1: 104-107.
[13] 高晓航, 杨张, 戴明蓉, 等. 浅谈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解剖学研究, 2012, 38(1): 72-73.
[14] 张丽影, 赵红, 李丽华.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18(08): 233-234.
[15] 杨洁, 陈秉朴. 解剖教学实践中的人文关怀[J]. 右江民族医学院报, 2017(12): 50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