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Download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毕廷延1,徐玉华2
1.潍坊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山东潍坊;
2.潍坊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潍坊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在“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的挑战。本文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合项目制学习、构建实践基地、促进跨学科整合、鼓励自主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体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加强教师培训等多元化策略,进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生态系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效路径。
1 引言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现代社会对于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生活·实践”教育视域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提供“一套全面的人才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研究“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能够为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国内外研究概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政策推动方面,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如“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关注“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将生活实际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朱永新教授提出“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在真实的生活和实践中学习,通过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模式探索方面,学者通过“探讨‘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例如,杨东平教授一直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多样化的教育模式。跨学科融合方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跨学科整合可以促进知识交叉和创新思维的培养”[3],学术研究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国外研究现状
教育理念方面,欧美国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建立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和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体验。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强调创意和创新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系统需要变革,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他提倡个性化学习和实践导向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心理学基础。“日本英才教育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英才教育实践路径”[4];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机会,培养了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评估与反馈机制方面,学者关注评估与反馈机制的构建,通过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系统评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实践和生活经验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强调个性化教育、实践导向学习以及多元智能的理论框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在“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能力;二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较大,优质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往往集中在一部分学校,导致整体创新人才培养的公平性不足;三是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实施“生活·实践”教育的教师,尤其是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资源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体验,迫切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组建专家引领型的培养团队”[5];四是评估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实践学习效果的系统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等方面,以更好地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在“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应综合多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通过项目制学习、实践基地建设、跨学科整合、自主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师培训等多维度措施,形成一个全面支持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生态。
3.1 实施项目制学习
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和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学生要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导师的指导和辅导,指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解决问题、提供反馈意见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提高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3.2 构建实践基地
通过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确定实践基地的定位和目标,可以是校内的实验室、创客空间,也可以是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需求,包括实验室设备、工具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等,确保实践基地设施完备,能够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涵盖不同领域和专业方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3 促进跨学科整合教育
通过跨学科整合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明确跨学科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设计涵盖多个学科内容的跨学科整合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跨越学科边界,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共同指导学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跨学科整合教育中,设计跨学科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整合校内外的跨学科资源,包括学科专业资源、实践基地资源、企业合作资源等,为跨学科整合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3.4 鼓励自主研究与探究学习
通过自主研究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教导学生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项目,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究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解决问题、提供反馈意见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项目。
3.5 强化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
通过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等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和机会。要设计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改善、社会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公益事业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关怀意识;提供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设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组织学生志愿团队,定期开展志愿活动,如环保、扶贫、健康等领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让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规划和执行过程,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提升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社会服务需求提出创新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服务与创新的结合,探索如何通过创新项目产生社会影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6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和机会。要设计创业导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流程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方式,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创业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发展,提供资源和指导;配备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评选并支持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实践机会;邀请成功创业者进行讲座,分享创业经验和故事,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了解实际创业环境和需求;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倡导学校师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组织创新创业主题的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3.7 加强教师教育培训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6]。强化教师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设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创新教育理念的培训,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案例教学培训,让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组织实践教学体验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鼓励教师团队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开展教学项目,促进教学团队的协作和创新;组织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和成长;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发展规划,根据个人需求和目标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分享创新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创新。
4 结语
在“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新阶段我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7]。项目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平台,鼓励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跨学科整合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自主研究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社会服务活动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创业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商业思维和风险管理能力。教师培训的优化与提升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具备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的能力。未来,项目制学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深化,跨学科整合和自主研究将成为常态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优化教师培训,提升教育质量,构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的目标。
致谢
本文由基金项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专项课题“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编号:SHSJ20240029)资助。
参考文献
[2] 王红, 李静.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2): 34-45.
[3] 张涛, 王丽.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跨学科整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4): 89-101.
[4] 赵硕, 周正, 倪娟.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日本英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路径[J]. 全球教育展望, 2024, 53(06): 91-102.
[5] 李强, 李蓓, 冯威武, 刘学应.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科教文汇,2024, (12): 1-5.
[6] 杜江峰. “国优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24, (06): 6-9.
[7] 陈思施. 超越路径依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困境与方略[J]. 高等理科教育, 2024, (03):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