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Download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潘园
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广西桂林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启蒙的起点,所以注重小学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国家倡导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在小徐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大单元教学也就是利用单元化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连贯与具体。本文就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引言
对于核心素养来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核心素养要求设定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严格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更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注重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大单元教学模式概述
大单元教学模式也就是把真实的学习任务作为重点,以深化数学理念为核心,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按照学科研究逻辑思维和教学方式,将各个环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单元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大单元教学会以6到10个课时为根本,设定一定大单元,每3个课时设计一个小单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把每个知识点设定成独立的单元,这种教材分类方式不利于数字知识点的整合,无法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再加上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不能对关联知识点进行学习。但是通过使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将这种分散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其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统一安排在一个单元中,便于知识点整合,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也能保证教学质量[1]。
大单元教学模式让每个知识点相互融通。在之前教学中,只是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在安排知识点复习过程中会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但是在推行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后,教师可以把一些类别的知识点整合到统一单元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顺畅。
因为大单元教学是将各种数学知识打乱处理以后,结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新安排,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消耗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学生要想实现系统化复习,应把大量时间放在知识点整合上,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但是通过使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材编排完成知识点复习,无需划分大量时间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3.1 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组织安排大单元教学时,需要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引导后续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中,应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眼光,掌握更多数学语言。在实际中,教师应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向,对教学知识点综合分析,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与实质,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能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引导后续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能够给学生数字学习提供方向,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为例,在讲解关于《图形变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在本单元中,教学目标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简单图形通过旋转等方式形成其他复杂图形的过程,并且能够在纸上将图形旋转90°;通过安排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并理解图形平移或者旋转产生的变化。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在此环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量感培养,让学生养成定量的方法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在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定义,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在平移、旋转过程中的变化,可能会演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2]。
3.2 使用探究式与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可以把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教师由之前的知识传递者逐渐演变为学习引导者,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并提出具体的教学问题,在问题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学习欲望,通过假设、实践、分析,验证数学概念,让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问题解决式教学则注重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气息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点将问题处理,培养学生问题处理思维。以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为例,在讲解关于《生活中的负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通过直观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含义,之后通过情景模拟,如要求学生把温度计放在冰箱中,每隔5分钟,观察一下温度计数值的变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负数定义,并在整个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点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3 组织个性化与合作学习
在学习《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时,教师通过采用个性化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使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为其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保证每个学生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对于合作学习,则是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下,共同交流学习心得与想法,探讨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也由之前的知识传递者演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通过观察、评估和引导,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以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在学习《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分析结果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并且每个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准定位,对于一些对基本知识点有所掌握的学生,通过给其设计一些高阶思维问题,鼓励其不断探索,扩大其知识范畴,如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优惠后的价格等;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比较具体且容易理解的问题,如通过数周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之间的换算和加减公式,保证其在自己的节奏中学习,对小数运算有充分理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为每个小组设定对应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购物清单,并在清单中列举每个物品的价格,尽量以小数形式为主,让小组成员计算出总金额。通过创建购物场景,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一同探讨问题解决思路,并协助处理小数计算中面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小组互动,能够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培养,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和协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4 借助信息化工具
在新形势下,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全面推广。技术自身展现出明显的自动性、高效性特点,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优化教学模式。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其中,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安排信息化单元教学活动,或者合理设计一些微课程,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灵动、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行有意义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信息化单元教学模式。以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为例,在讲解关于《认识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引导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让学生对图形计算公式有深入的了解,并在信息技术引导下推算图形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图形面积或体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长方形经过一边的旋转,得到一个其他的图形,如圆柱,如果想要获取一个圆锥,应通过哪种图形进行旋转。在问题的引导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让学生有更直观地感受,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4]。
3.5 全面优化单元学习活动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强调的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其问题分析、处理能力,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并且,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换句话说,数学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丰富的生活化元素,不仅让学生从中积累丰富的认知体验,同时也能让其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转化方式进行简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应用型角度分析,不管是问题产生还是项目构成,都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也就是根据所学所知所感将实际问题处理,或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快速完成育人目标。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单元学习活动的优化,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由浅到深为学生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大单元定义有一定的认识,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北师大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在学习关于《观察物体》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单元内容划分两点,一个是结合提出的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观察形状图,建立几何组合体。另一个是根据提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对应的形状图,建立几何组合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设定好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三个课时,其中一个课时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探究,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以探究学习作为重点,给学生设计四个学习活动,其中包括趣味竞赛、知识拼搭、经验交流、应用体验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等,认识到由平面图形发展到立体图形的过程,推理对应的公式,深入了解发展空间。第二课时则是把拼搭活动作为重点,共设有四个学习活动,其中包括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观察的形状图,通过小正方体进行拼搭,形成几何组合体,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丰富学习体验[5]。第三课时则是把知识梳理作为重点,设有两个学习活动,其中包括本单元知识点梳理和建立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交流和整理,形成一个完善的单元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空间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核心知识点,也能做到灵活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与发展。
3.6 注重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在核心素养下,通过建立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其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并非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掌握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点不仅仅是学生考试成绩,同时也强调学习过程、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创造能力等展现,这种评价体系融入了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两项内容,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时,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从中提炼出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同时将其演变成具体的评价工具。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数学日记、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整体情况和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数学游戏项目,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体验,综合评价,反馈游戏教学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表现中了解其对数学定义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并且还要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评价中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提供针对性反馈,从而让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有深入认识,找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如在学生小数加减运算中出现错误,教师反馈不可局限在纠正错误答案上,而是引导学生找到计算错误的原因,提供改进的机会[6]。在多元化评价与反馈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和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并把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应用其中,给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实践总结,找到以往教学中的漏洞,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工具,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改革。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数学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 王建芹.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这样做》[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26): 65.
[3] 叶雨雅.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J]. 亚太教育, 2023, (13): 49-51.
[4] 康毅, 高小清.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以北师大版六下“正比例”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3, (13): 11-15.
[5] 周淦梅.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以“比和比例”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J]. 科教导刊, 2023, (01): 127-131.
[6] 敬晓萍.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究——以人教A版必修五数列章节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22, (34):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