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Download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辅助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探析
孔祥通,李春燕,吕杨,田盛楠,杨松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宁
随着智慧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全球已经步入到了智慧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教育辅导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角色,应及时创新服务模式,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本文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
1 引言
智慧图书馆是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设备、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人性化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升级版,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智慧图书馆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和变革。
高职院校是指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以专科教育为主要层次,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高等学校。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和服务机构,承担着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的职责。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多元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等多重挑战,需要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和模式,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是指由社会力量举办的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多样性等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核心角色,应该积极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水平,为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践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然后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建议。本文希望为民办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什么是智慧阅读服务?
现今提及的“智慧”名字,最早溯源自美国IBM公司执行官于十几年前提出的“智慧的地球”一词。后来,“智慧”被广泛渗透入每个行业,人们相继创新出了智慧社群、智慧学校、智慧教室、智慧农村等新的智慧名字。“智慧”瞬间被赋予了另一层面的社会意义,不再束缚在陈旧狭隘的智慧创新意识,而是呈现出一种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为根基的服务技术和方法,即服务主体为服务对象供给的整体感知、数字化、全面化的服务过程[1]。整体且科学化地借助物联网、高新技术等高端信息系统和发达、智慧型的多媒体设备既可以高效满足信息客体的需求,又能够利于服务本体的发展,就好像一个“工程中心”(如图1)。
图1.智慧图书馆系统
2 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的内涵分析
茆意宏等把智慧阅读业务的概念划定为:利用具有人类智慧的高端信息技术展开的智慧阅读服务,其内涵源自在新兴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机器系统可以查阅跟聆听还有明白交流和研究读物及每类阅读服务的全部信息,辅助读者更快捷和科学地作出准确的判断跟决定,并跟人互动和汇融,展开便捷、准确、人性化的阅读服务,以满足不一样的用户定制化的需求,持续扩展提高阅读服务的整体效益[2]。
2.1 定制化的用户阅读需求
伴着移动互联网还有大数据分析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里面,读者的定制化需求明显增加。
首先,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年龄还有不一样的岗位的用户的阅读需求明显表现不一样,个人阅读习惯的不一致主要是表现在阅读内容上。
其次,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也不一样,不受时间跟地点影响的移动阅读成为不少用户的阅读方式之一。
最后,读者对可移动/可变化的阅读环境需求较大,智慧型阅读体系便于用户搜寻有关书籍资料,做到深层次的阅读,进而高效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2.2 智慧化的阅读服务空间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点就是创设一种整体的认知体系。在现今智能科技跟智慧设备的助推下,用户主动熟知信息且对其展开高效分析跟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基础上,多维度感知空间越来越受到现今图书馆的青睐,馆内门禁设备、空中无线定位装置、空间位置传感器跟监测工具等能够辅助图书馆第一时间掌握读者的阅读信息。在智慧图书馆空间里,图书信息、设备跟读者互联互动,读者可以更加准确、便捷地锁定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用外人辅助。
另外,借用馆内智慧设施跟机器人,包含智慧书籍盘点机器人、智慧问答机器人等,能够高效提高图书馆智慧阅览平台的自动化水平,改善阅读服务效能,开创全自动的图书馆阅读空间。
2.3 智慧化的阅读服务模式
图书馆智慧服务侧重知识管理跟信息储备。智慧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智慧图书馆馆员,其关于推动智慧型图书馆顺利地工作、优质量地开展意义重大。一些掌握有效的专业知识能力跟技能的图书馆馆员在有关工作开展的进程里起着主要的作用,他们凭借自己熟知的技术,为读者供给越来越智能化跟专业化的阅读服务,改善读者服务体验,高效推动了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质量的优化[3]。
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的智慧化集中表现为以读者为中心,利用馆内信息管理系统与各类智慧装置实时监控读者的阅读活动需求数据以及记录读者阅读情况,基于读者的智慧阅读业务内容和策略,随着读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动态调节。
3 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里智慧图书馆服务突出的问题
3.1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
使用率不高,凭借有关资料,可以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收藏实况。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把数字信息资源高效科学地利用,还有就是现今专门领域的学术期刊资源明显不足,不能跟实际需求相匹配。
第二,采集图书资源的渠道单一,种类不多。
第三,现今跟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相对应的资源共享系统运转的条件不够,还存在借阅期限偏长、借阅手续烦琐等一些问题。
3.2 读者服务观念落后
一些高校图书馆表面上看是把读者服务作为工作核心,而实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受陈旧观念影响较大,读者服务理念一直没有太大创新,轻视了对图书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被动服务理念的陈旧性。伴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图书馆慢慢转变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环境的发展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馆员从陈旧的被动服务创新为主动服务[4]。但是,从具体情况来看,一部分馆员的服务理念还是受到陈旧管理理念的影响,严重束缚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创新。
第二,高校图书馆一般来讲会不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把服务对象定义在本学校老师们和学生们,与广大社会读者分隔开来。所以,高校图书馆应改变陈旧理念,积极推动图书资源共享工作的优质量开展。
3.3 共享跨区域馆际之间文献不足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对图书购买的规则已不能符合其发展的实际。现今,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匮乏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图书馆的藏书类型还是单一,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多少基于本校的重点学科或者特色学术资源优势,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数据信息资源太过欠缺,特别是国外的学术杂志跟研究论文资源欠缺不少;馆际交流的网络平台建设也不健全,缺乏共享信息资源,导致数据信息的使用率不高。
第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很难把外借的书籍信息变化为电子资料,不能提升馆藏书籍的使用率。
第四,高校的图书馆多数都为“封闭式”管理状态,馆藏书籍的流通率跟电子资料的使用率不高。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不能满足读者阅读的私人化需求,阻碍读者的阅读效率。
4 促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4.1 借助物联网技术建设互联互通的图书馆
信息化工具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识别感知技术,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建设里。RFID技术的岀现创新了图书馆的陈旧服务模式,整体的自助服务使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跟智慧化。
图书馆强化对无线传感器WSN、GPS定位、WIFI、VPN远程访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完成从数据采集终端采集数据输送到图书馆的数据处理中心,再经过处理后建立高效互联的网络体系,辅助用户打破时空限制,达到快速访问。
现今,移动终端设备的需求量已很大程度上超过电脑终端,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设方向出现了变化。所以,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跟专业的图书馆负责人应侧重营造泛在的知识氛围,使图书馆智慧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关联到用户,为用户供给可以随取随用的图书馆资源,实现用户、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资源彼此的关联互通[5]。
创新理念,完善智慧服务生态人工智能带来了知识内容的优化和知识取得方式的革新,高校图书馆应强化构建不同的知识生产形式跟服务模式,创设良好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
4.2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进程下,图书馆的全部资源都能够创新为结构化的数据类资源。特别是高校的特藏跟古籍,此类资料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不容易被复制,一旦对此类资料展开电子化跟数字化处理,不单单能够较大程度地推动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越来越高效地保护此类资料。研究人员们借助对这些电子数据展开深入地发掘跟分析。
另外,部分高校具有良好的师资优势,此类教师的课程跟个人资料都能够变为图书馆特有的数据优势,学校能够有区分性地开展有关共享业务,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跟技术对有关工作加以宣传,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跟本校学科的特色优势,越来越好地为高校的教育工作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辅助下,能够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如图2)。首先,推动信息类知识服务平台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采编系统,强化资源平台建设,突出特色化跟个性化服务,融合资源、社交、服务、合作等于一体,优化服务精准性。其次,完善师生用户体验,优化服务模式。基于人工智能创设智慧化服务模式,读者利用App、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获得图书馆智能查询、场馆预约、知识导航等服务;通过VR互动平台、3D互动立体书平台等,让用户进入虚拟世界中享受全景式互动服务。基于人工智能创设创客空间、创意孵化空间等,提供科研、双创、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样化服务类型。再次,打造特色化服务模块[6]。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图书馆“数字记忆”等项目建设,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整理以及保护,助推文化传承跟发展。
图2.人工智能辅助下的高校图书馆功能
4.3 整合与共享图书馆资源
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整合跟共享始终是现今图书馆的创新方向。高校图书馆应持续完善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跟数据资源共享模式,把每类文献信息、数据资源、业务网络资源等汇融整合,把碎片化的大数据资源串联起来,慢慢建立数字化跟智慧化的资源公共数据库体系,达到用户跟服务机构、工作前台跟服务平台、馆藏资源与使用者彼此的智慧交互,达到每类馆藏资源的集中呈现、集成传递、便捷性检索、高效传播、智慧管理等,逐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跟管理水平,让馆内信息服务功能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和智慧化[7](如图3)。
图3.图书馆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
4.4 通过在传统阅读模式中融入新媒体技术
从而让阅读融汇性提升,学生就能够在阅读进程中发表自己对于所阅读信息内容的感受,同时在读者彼此互动的进程中,还能巩固学生对于所读信息的吸收,提高阅读的实质性效果。就像,图书馆能够在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一些新媒体平台上注册自己的官方账号,且做好阅读推广活动学生在微博平台中发布所要推广的阅读信息,学生在阅读的进程中,能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这些阅读信息的见解。另外还有,学生们能够通过评论区进行汇融,互相互通意见,深化阅读理解。
5 结语
总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有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的同时,也革新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改变了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8]。各高校在构建现代化图书馆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科技创新,加快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2]郭丽杰. 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 42(08): 81–83+104.
[3]赵海涛, 杨伟超, 尹廷钧,等.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 (17): 65–67.
[4]王梅丽, 毛德羽, 潘慧. 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 高教论坛, 2022, (01): 80–83.
[5]王春玲, 李永攀. 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2022, (09): 57–60.
[6]杨柳. 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建议—基于高校图书馆环境对学生阅读效果影响的调查研究[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 50(12): 130–132.
[7]文艺, 邓海波. 精准服务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以湖南省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 2021, (12): 74–76.
[8]刘媛. 创新驱动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 (01): 39–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