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关于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2024). 环球科学与工程, 1(1). https://doi.org/10.62836/gse.v1i1.114

关于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张永慨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江苏省,中国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然而,当前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融入“1+X”证书制度、推进校企合作等改进措施,以优化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城轨运营管理 人才培养 教育体系

1 实施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据统计,目前我国多个一线和二线城市已经建成并运营了大规模的地铁和轻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023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超过8000公里,预计未来十年还将有大幅度增长。这种快速发展对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应对这一需求时,显得准备不足。首先,高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许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滞后,无法完全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此外,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不足,难以提供全面的实践训练。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为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运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许多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教师数量有限,且大多数教师缺乏实际运营管理经验。虽然一些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提供具体、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指导。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教师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行业吸引力不足,使得许多具有实际运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不愿进入教学领域。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2.2 教学资源不足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首先,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许多教材仍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未能反映出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其次,实践教学设施匮乏,很多高校缺乏模拟运营系统、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工具,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训操作。此外,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高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另一些高校则资源匮乏,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进入职场时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2.3 课程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的课程体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实际需求存在显著脱节。许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虽然在理论考试中表现优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胜任。此外,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未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革新。例如,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加,但课程体系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学生所学内容滞后于实际需求。此外,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校企合作的松散状态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高校虽然与轨道交通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难以获得企业实际操作和管理的第一手经验。此外,实习和实践机会的匮乏也限制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短暂的实习机会,无法系统地了解和参与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对高校的反馈和需求传递也不够及时和全面,导致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难以精准对接行业需求。这种脱节现象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2]。

3 具体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升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首先,需要引进具有丰富实际运营管理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分享生动的案例,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高校可以通过高薪聘请、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人员加入教学队伍。同时,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培训班,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能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积累实际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素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

3.2 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教学资源是提升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另一关键步骤。首先,高校应及时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教材应涵盖最新的行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反映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此外,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教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材料。其次,应大力建设实践教学设施。模拟运营系统、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先进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丰富的实训经验。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通过这些实践教学设施,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高校应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线课程、电子教材、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资源,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3 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X”证书制度旨在通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将这一制度有效融入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模块,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具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通过将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职业认证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和考试内容。高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此外,定期举办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班和模拟考试,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内容和形式,提高通过率。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拥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4]。

3.4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落地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是提升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应与轨道交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安排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就接触到企业的实际运营环境,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其次,应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机会。高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参与实际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另外,还应鼓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和培训。企业专家可以分享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城轨运营管理人才。

4 结语

通过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融入“1+X”证书制度以及推进校企合作等具体措施,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更加扎实,还在实际操作和职业能力上有了显著进步。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满足了轨道交通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5]。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继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保持与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持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资源,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可以更好地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城轨运营管理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洁,麻思明.多样化生源背景下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006):045.
[2] 陈春燕.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问题探讨[J].辽宁青年, 2023(12):0191-0193.
[3] 李虹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22(9):66-67.
[4] 彭涛,李华柏,汪科.1+X证书制度下轨道交通装备运用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科教文汇, 2023(13):159-161.
[5] 赵雨豪,吴 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交通与路桥建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