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s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与利用. (2024). 环球体育科学杂志, 1(1). https://cn.sgsci.org/sport/article/view/165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与利用

彭媛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市,河南省,中国

摘要:本文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域,探讨该区域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体育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与具体措施。本文旨在为河南省乃至黄河流域其他地区开展体育研学旅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黄河流域 河南段 体育研学旅行 资源整合 利用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省份,其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紧密交融[1]。这里有古老的体育传统、多样的运动项目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怎样充分且有效地整合与利用黄河流域河南段的这些资源,通过创新模式和科学规划,推动体育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让学生在旅行中既能领略自然之美,又能感受文化魅力,还能参与体育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旅游与体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综合发展与繁荣。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日益受到大众喜爱。黄河流域河南段凭借其丰富的体育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了体育研学旅行广阔的发展前景[2]。但当前该区域的体育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尤为突出,存在资源开发不充分、协同性差等状况,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潜力的释放。因此,提升资源整合与利用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需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举措加以改善。

1.2 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的体育研学旅行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在线数据库,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体育研学旅行”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出相关文献,并进行分类和归纳,为本文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对普通民众、体育旅游行业从业者及专家学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研学旅行的看法和需求,为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2.3 实地考察法

对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主要体育研学旅行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为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直观依据。

3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分析

3.1 体育资源

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体育资源极为丰富。闻名遐迩的少林武术,以其刚健迅猛、博大精深的特点,成为独特的体育瑰宝;太极拳则以柔克刚、动静皆宜,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同时,这里还有嵩山少林风景区,其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少林武术的千年传承;温县陈氏太极拳发源地更是太极拳爱好者的向往之地。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体育研学旅行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内容,无论是武术招式的学习,还是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能成为生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与文化的底蕴[3]。

3.2 文化旅游资源

河南省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之地。郑州的河南博物院珍藏着大量历史文物,它们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为体育研学旅行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氛围。洛阳的龙门石窟则以其精美的雕刻艺术闻名于世,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不仅为体育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内容,更使其在文化的滋养下独具魅力,让学生在游玩中领略文化,在运动中感悟历史,实现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3.3 研学旅行资源现状

当前,黄河流域河南段在体育研学旅行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初步打造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线路和产品。像“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带领学生沿着黄河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体育资源;“华夏溯源 —— 最早中国研学之旅”则聚焦华夏文明起源,开展相关研学活动[4]。但不可忽视的是,该区域仍存在一些问题。资源整合方面缺乏系统性,导致部分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产品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市场认知度也不高,影响了其推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4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策略

4.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需积极作为,出台针对性政策以鼓励和扶持体育研学旅行发展。利用财政补贴,助力企业完善设施、开发优质课程;给予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要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对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体育研学旅行的质量达标、安全无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学环境。

4.2 深化产业融合与协作

要大力推动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作,构建紧密的产业联动关系。鼓励体育企业、旅游机构与教育部门携手联合开发体育研学旅行产品,将体育技能培训、文化旅游体验与教育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例如共同打造融合体育竞赛、文化讲解、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研学项目。同时,各方应共享营销渠道,旅游平台可推广体育研学产品,教育机构向学生宣传,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产业效益和影响力。

4.3 挖掘特色资源与创新产品

全力深入挖掘黄河流域河南段独特的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出富有创新性与强大吸引力的体育研学旅行产品。以少林武术和太极拳等闻名的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精心开发武术研学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武术技巧与文化内涵。同时,紧密结合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资源,创新开发生态探险研学产品,如黄河湿地生态考察、沿黄徒步探险等,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中感受黄河文化魅力,通过这些特色产品丰富体育研学旅行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其品质和吸引力。

4.4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体育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方面,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体育、旅游、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系统传授研学旅行的策划、组织、教学等知识技能;开展交流活动,让从业人员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理念,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体育研学旅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5 拓展市场渠道与提升品牌影响力

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略拓展体育研学旅行市场渠道。在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制作精彩的图文、视频内容,展示特色研学项目,以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线下则加强与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举办推介会、研讨会等,让学校了解体育研学旅行的价值,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推动体育研学旅行产业的蓬勃发展[5]。

5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资源利用模式

5.1 主题式研学旅行

根据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文化特色和体育资源,设计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例如,“少林武术与禅宗文化体验之旅”,通过参观少林寺、学习少林武术、体验禅宗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黄河生态与地质考察之旅”,则结合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6]。

5.2 体验式学习模式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和文化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学生可以跟随当地太极拳大师学习太极拳法,感受太极拳的慢与柔中蕴含的力与美;在黄河岸边,组织学生进行黄河漂流、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5.3 研学旅行与课程结合

将体育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体育、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体育技能和文化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5.4 社区参与与共建共享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体育研学旅行的规划和实施,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例如,与当地武术学校、文化遗址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研学旅行项目;邀请当地居民担任研学导师,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知识;同时,通过研学旅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7]。

6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1 面临的挑战

黄河流域河南段在体育研学旅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资源整合难度大,该区域体育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分布广泛,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并非易事,这需要合理规划与协调各方资源,以形成系统的研学体系。其次,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因素,体育研学旅行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当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有限,限制了其发展规模和质量的提升。再者,市场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尽管体育研学旅行前景广阔,但目前大众对其了解尚浅,急需加大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其价值和魅力。最后,专业人才短缺也是一大瓶颈,此类项目需要既精通体育又熟悉旅游的专业人才来精心规划和实施,可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挑战亟待解决,以推动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体育研学旅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应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涵盖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体育研学旅行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课程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例如,资助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体育研学基地,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安全保障设备。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体育研学旅行项目在学校的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从而为其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6.2.2 建立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资源整合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该平台应涵盖资源信息数据库、在线交流与合作模块以及项目管理系统等功能。通过资源信息数据库,全面收集和整理区域内的体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信息,包括资源的地理位置、特色、可开发程度等,为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线交流与合作模块则为不同的资源所有者、企业、教育机构等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项目管理系统可用于对体育研学旅行项目的策划、实施、评估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6.2.3 加大宣传力度

为提高体育研学旅行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需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专门的体育研学旅行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精彩的图文、视频内容,展示丰富多样的研学项目和学生的实际体验成果。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如线上直播研学活动过程、线下参加旅游展会等,吸引目标客户群体的关注。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体育研学旅行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亲身感受其魅力。同时,邀请知名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6.2.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高校开设体育研学旅行相关专业或课程,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既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又掌握旅游管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在职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和进修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体育旅游人才投身到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体育研学旅行事业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理念。

6.2.5 创新产品开发

创新是提高体育研学旅行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游客反馈,根据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的学生群体,设计个性化的研学旅行产品。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开发以趣味性和体验性为主的体育文化启蒙产品,如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少林武术的基本动作;对于中学生则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和知识性的项目,如组织黄河生态考察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的研学活动。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内容,融入科技、艺术等元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此外,注重产品的迭代升级,根据市场变化和游客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竞争力。

7 结语

黄河流域河南段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为体育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可以推动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成熟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研学旅行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静, 蒋世民. 黄河口文化涵育学生家国情怀[N]. 东营日报, 2024-07-24(003).
[2] 彭媛. 黄河文化视角下郑汴洛体育旅游联动发展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 21(02): 126-128.
[3] 任洁. 基于整合心智培养的高中学生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宁夏研学活动“黄河流域的永恒元素”为例[J]. 教育参考, 2024(06): 73-78.
[4] 李若赞, 李家姮, 李楠竹. 基于齐鲁文化基因解码的山东黄河流域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 新传奇, 2024(19): 117-119.
[5] 李晶. 数字化技术助力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发展[J]. 文化产业, 2024(09): 52-54.
[6] 王占峰, 袁俊霞. 黄河流域武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少林与太极,2023(11):69-72.
[7] 王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太极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J]. 焦作大学学报, 2023, 37(03): 30-33.